2024年7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与科学》通识(公共)课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来自全国八所高校的教学团队受邀参加。我校房玉林副校长带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师团队出席会议。
本课程是由北京大学倡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以及新疆农业大学等全国8所高校共同发起开设的面向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课程组希望通过校际合作,探讨在通识教育中的学科交叉和文理融合。通过本课程,向同学们普及葡萄酒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使其对葡萄酒以及我国葡萄酒产业产生较为全面的理解,为我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培养多学科的后备人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雪梅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她指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已在北京大学开设7年,并向清华大学开放选课。课程受到了北大、清华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学生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北大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兄弟院校相同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借鉴。本次的八校联合组建跨校教师团队,同步线下开课,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北京大学教学团队代表游义琳副教授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北京大学这门课的课程大纲、教学效果和经验。
陈雪梅教授致欢迎词
各高校教学团队代表就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如何开展通识教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高校普及和推广葡萄与葡萄酒科学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文理融合、学科交叉的创新型新农科急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都特别有意义,也是教育部“课程西行”教育理念的落地和实践。大家希望能够共同努力,服务产业、服务乡村,为实现总书记对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美好愿景一起贡献高校的力量。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负责人,房玉林副校长代表我校进行发言,指出本课程的开设需要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的架构,以葡萄学为基础、工艺学为中心、工程学为手段、市场学为目的,各学科高度交叉,相对完整的呈现葡萄酒背后的科学背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葡萄酒产业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生产和销售,应更加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打造中国葡萄酒品牌,创建本土“土特产”,不断激活葡萄酒产业发展升级的内生动力。
房玉林副校长代表我校发言
会议还就各高校之间未来的协作模式、如何共同打造全国性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以及探索通识教育的新途径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由课程全国召集人、北京大学彭宜本教授主持。